贵州师范大学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22年度)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现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设有25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93.2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册,电子图书170.7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万人,教职工257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83人,师资中有教授337人、副教授651人,有相关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90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230余人次。
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85个本科专业,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是“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基地9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37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4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特色专业,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合作举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音乐学专业。
学校历经八十年奋进历程,代代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绩效目标
目标1: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聚焦“五育”并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建设高水平教学平台,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征兵政策号召,大力提高就业质量,保证就业率,提高学生满意度。
目标2:科研创新方面,学校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团队、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搭建校企合作项目对接平台,提升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积极争取科研经费。
目标3:学科建设方面,学校聚焦国家一流,着力推动学科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科实力,加强双一流建设与学科群建设,做好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支持高水平教学成果和团队工作。
目标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聚焦环境优化,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发展,做好人才推荐与培育工作,为教师进修、访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提供优良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和特别优秀人才,优化教师结构。
目标5:社会服务方面,学校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产教研融合,为服务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目标6:办学条件方面:学校聚焦服务学生,着力改善学生的人居环境与教学设施;支持学科专业硬件投入,补齐学科专业建设短板和重大仪器设备缺口。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9〕2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绩效意识,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开展此次绩效评价。以贵州师范大学2022年部门整体为绩效评价对象和范围。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原则:一是科学公正,绩效评价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映;二是统筹兼顾,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应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单位自评应由项目单位自主实施,即“谁支出、谁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应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开展,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三是激励约束,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有效要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四是公开透明,绩效评价结果应依法依规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评价体系:前期认真研究论证,结合学校中长期工作规划,在绩效目标编制前期扎实开展调研,充分了解项目立项、预算、实施内容、组织管理、绩效目标设置等。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确定绩效评价标准、确定指标权重,确保绩效目标设定指向明确、重要关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可操作。建立包含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实施过程务实。各有关部门按照“谁负责项目实施,谁进行绩效自评”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本部门负责实施的项目展开绩效自评,保证自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评价批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其他标准。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黔财绩〔2022〕9号)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成立绩效自评小组积极开展了本次绩效自评工作。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得分
贵州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谋篇布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目标,完善体制机制,以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学校实力为抓手,较好地完成了2022年整体绩效目标。学校绩效自评得分为97.46分,自评等级为“优”。
(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在预算执行方面
2022年部门年初预算108,863.72万元,调整后支出预算147,779.41万元,实际执行147,779.41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预算执行良好。
2.人才培养方面
目标一:人才培养 | 一级指标 | 分值 | 得分 | 得分率 |
产出指标 | 18.00 | 18.00 | 100.00% |
效益指标 | 12.00 | 12.00 | 100.00% |
合计 | 30.00 | 30.00 | 100.00% |
3.科研创新方面
目标二: 科研创新 | 一级指标 | 分值 | 得分 | 得分率 |
产出指标 | 18.00 | 18.00 | 100.00% |
合计 | 18.00 | 18.00 | 100.00% |
4.学科建设方面
目标三: 学科建设 | 一级指标 | 分值 | 得分 | 得分率 |
产出指标 | 1500 | 13.00 | 86.67% |
合计 | 15.00 | 13.00 | 86.67% |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目标四: 师资队伍建设 | 一级指标 | 分值 | 得分 | 得分率 |
产出指标 | 9.00 | 9.00 | 100.00% |
合计 | 9.00 | 9.00 | 100.00% |
6.社会服务方面
目标五: 社会服务 | 一级指标 | 分值 | 得分 | 得分率 |
产出指标 | 5.00 | 5.00 | 100.00% |
效益指标 | 4.00 | 4.00 | 100.00% |
合计 | 9.00 | 9.00 | 100.00% |
7.办学条件方面
目标六: 办学条件 | 一级指标 | 分值 | 得分 | 得分率 |
产出指标 | 9.00 | 8.46 | 94.00% |
合计 | 9.00 | 8.46 | 94.00% |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决策(投入)情况
资金投入及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22年部门年初预算108,863.72万元,调整后收入预算145,060.7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70,984.41万元,事业收入54,183.62万元,其他收入19,892.7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45,060.79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二)过程情况
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1.基本支出
本部门基本支出主要用于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发生的基本支出和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本年基本支出76,667.14万元,其中:
①人员经费支出50,190.86万元,占基本支出的65.47%,其中工资福利支出44,650.61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5,540.25万元。
②日常公用支出26,476.28万元,占基本支出的34.53%,用于学校正常基本运转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办公费、水电费、物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三公经费、租赁费、劳务费、其他交通费、其他商品服务支出。
③“三公”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学校多次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严控、自查,完善了“三公”经费开支。2022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为152.45万元,决算支出总额为82.82万元。
2.项目支出
①专项资金情况分析
2022年财政项目收入28,181.71万元,其中:中央支持地方高校资金7,570.5万元,学生资助项目资金11,648.05万元,非税成本支出1,064.38万元,其他专项资金7,898.78万元。
项目支出预算65,106.26万元,决算71,112.27万元,预决算差异额6,006.01万元,差异率9.22%。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只能预算财政年初已明确拨付的项目经费和原预算外转一般公共预算管理非税经费,共计29,772.24万元(含非税成本7905万元,后因财政收入政策调整,调减预算,实际拨付1,064.38万元),而该部分经费决算支出28,181.71万元(其中以前年度结转的财政项目资金在2022年共支出1,083.39万元),差异1,590.53万元;二是非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和其他经费支出38,808.19万元未列入经费预算。
②专项资金管理分析
管理制度健全,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部门资金管理职责、资金报账程序、财务及资产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了规范,明确了操作流程,符合政府会计准则制度、《预算法》《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度规定。
资金使用合规,学校严格管控资金审批程序,各项专项资金,做到及时到位,专款专用,无截留、卡扣、挪用等情况,符合财务核算规范,支付依据合规。
财务管理有效。资金支出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原始凭证审核符合规定程序,记账凭证编制规范、准确,按规定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信息完整、真实,财务管理总体有效。
(三)产出情况
1.人才培养方面
培养本科生人数:目标值25000人,实际值28283人,得3分。
培养研究生人数:目标值4500人,实际值6439人,得3分。
学士学位授予率:目标值95%,实际值98.58%,得2分。
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率:目标值85%,实际值89.70%,得2分。
本科生升学率:目标值5%,实际值9.45%,得2分。
2.科学研究方面
国家级科研项目数:目标值55项,实际值61项,得3分。
省部级科研项目数:目标值70项,实际值75项,得3分。
师生高水平论文收录情况:目标值906篇,实际值1058篇,得2分。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获批情况:目标值新增4个,实际值新增7个,得2分。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获奖数:目标值7项,实际值8项,得2分。
专利授权数:目标值120项,实际值133项,得2分。
出版著作数:目标值20部,实际值39部,得2分。
取得基础理论创新成果:目标值:13项,实际值:35项,得2分。
3.学科建设方面
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目标值2个,实际值0个,得0分。
支持学科数量:目标值10个,实际值10个,得4分。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值18个,实际值23个,得3分。
省优势学科群建设:目标值3个,实际值3个,得3分。
支持高水平教学成果和团队:目标值1个,实际值1个,得3分。
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学校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和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和理学4个学科门类。
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学校有哲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等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上述学位点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7个,包括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农业、风景园林、林业、旅游管理、艺术、工商管理。
学科群:“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学科群” “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群”获批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Ⅱ类学科群,“基于FAST的数据驱动及科学计算学科群”获批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2022年学校生师比:目标值18:1,实际值17.95:1,得3分。
高层次人才增幅:目标值1%,实际值1.30%,得2分。
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目标值25%,实际值41.46%,得2分。
培养或引进高水平人才数量:目标值20人,实际值79人,得2分。
5.社会服务方面
技术合同成交额:目标值550万元,实际值580万元,得2分。
社会服务类横向项目:目标值70项,实际值90项,得2分。
校企合作项目数:目标值100项,实际值115项,得1分。
6.改善办学条件方面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目标值25m2,实际值23.88m2,得0.96分。
生均图书数:目标值100,实际值83.88,得1.68分。
体育场馆生均面积:目标值2㎡/人,实际值2.42m2㎡/人,得1分。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目标值20000元/人,实际值16400元/人,得0.82分。
图书购置数量:目标值50000册/人,实际值56667册/人,得2分。
采购电子文献数据库:目标值15个,实际值16个,得2分。
(四)效益情况
1.人才培养方面
本科生就业率:目标值80%,实际值81.17%,得2分。
研究生就业率:目标值80%,实际值85.07%,得2分。
完成征兵工作指标:目标值100%,实际值156.10%,得4分。
学生满意度:目标值90%,实际值98.18%,得4分
2社会服务方面
学校专利转化运用项目数:目标值2项,实际值4项,得2分。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目标值95%,实际值97.50%,得2分。
五、主要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经验做法
前期准备充分。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绩效自评工作,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黔财绩〔2022〕9号)要求,组织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绩效自评会议,传达文件精神,要求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本部门负责实施的项目展开客观、全面、准确的绩效自评。
实施过程务实。各有关部门按照“谁负责项目实施,谁进行绩效自评”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本部门负责实施的项目展开绩效自评,保证了自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课题类经费预算执行率有待提高,二是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绩效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加强。
(三)原因分析
部分课题项目资金因下达时间较晚、周期较长、疫情等原因导致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缺乏专门的绩效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有的项目绩效指标设定不够细化,导致设定的绩效指标无法准确反映项目的真实产出和效益,不能全面、精确反映学校整体绩效水平。
六、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主要针对绩效评估指标的设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开使用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二)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与绩效被评估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沟通联络,积极同其他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建立多方联动的机制,共同协同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三)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分享学习绩效管理优秀案例,促进总结提高,激发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建立良好的示范效果。
七、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
(一)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印发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多次要求各相关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力度,完善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压实责任,切实增强教职工绩效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为手段,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预算的权威和约束力,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将预算安排的支出纳入执行进度考核范围;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挂钩制度,建立以减少存量资金、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的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
(三)进一步提高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提高绩效目标的导向性与有效性。通过统计分析近年来的历史数据,结合对学校发展规划和趋势的研判,合理设定目标值。
(四)进一步加强项目执行进度监控。持续加强项目的过程监控,保障项目资金使用合规性,关注项目运行进度提高经费执行率,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执行力度。强化绩效自评的结果应用,硬化责任约束,按照无效问责、低效减资并通报的原则,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预算安排和年度考核等日常管理中。对低效、无效的资金和自评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学校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